合上这本书,脑海中涌现出很多画面,好像亲眼看到一个个团队坚持不懈,一个个企业由弱变强。书中用了“高瞻远瞩”的公司来形容能持续盈利、基业长青的卓越企业。举例的18个企业,都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行业翘楚。分析他们的成功之道以及他们竞争对手的缺陷,正是我们渴望吸收的丰富养分。大量的佐证,详实的数据,把一条条看似不同却殊途同归的巅峰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企业若想基业长青,必须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创造梦想,激活潜力。
波音公司最初在军用飞机领域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勤奋经营。但是,二战结束,由于飞机市场需求的变化,波音也经历了由51000员工裁员至7500人的惨痛经验。不同的企业对于困难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卓越的企业全部都勇于接受挑战、擅于拥抱变革。正是在市场产生巨大变化的时刻,波音的团队做出了当时胆大包天的计划,以极大地勇气和创新精神把喷气式飞机带入到民用领域,一举替代了活塞螺旋桨飞机,将当时一支独大但固守螺旋桨民用机的麦道公司远远地甩在身后,并且将优势一直保持至今。波音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大胆创造梦想的重要意义。
就像书中说的,我们不能想象世界没有波音飞机、迪士尼乐园、沃尔玛超市、吉列剃须刀和苹果手机会是怎样。这些改变世界的伟大产品的创造者们背景不同、经历各异,却无一例外都保存着一种核心理念,并积极增进改变。由此可见,立志做高瞻远瞩公司就先要创造出自己的理想。而保存核心理念、持续刺激进步,正是做卓越公司首要的DNA。
本书把创造梦想,这一前提放在了后半部分章节。前半部分揭示的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另一个特质,那就是他们都专注于做一个善于激发人员潜能的团队。所谓“造钟,而不是报时”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构架。
沃尔特-迪士尼在构建充满活力的迪士尼企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早在30年代末期,他设立了当时卡通产业第一项奖金制度以吸引和奖励优秀的人才。到了50年代,他制定“你创造快乐”的员工培训计划,并且在60年代成立迪士尼大学,指引、培训和教导迪士尼的员工。正是基于这样的伟大建设,每一代迪士尼的团队都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不断为世界制造欢乐。反之,哈利-科恩作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总裁和制片人,最关心的是成为电影大亨,在好莱坞发挥庞大的个人力量,而对在他身后可能存续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特质和形象,很少关心,甚至毫不在意。这种自我中心的理念使得科恩去世后,当时庞大的哥伦比亚公司立刻陷入散漫无章的状态,在1973年被依法强行收回,之后卖给了可口可乐。更多的案例证明,企业的领导者,以至于团队的带领者,如果是魅力型领袖,很好;如果不是,也不坏,正好与构建3M、宝洁、波音、惠普等公司的人一样,而他们也是一群不错的人。只有对“公司才是终极的创造”有足够的理解,才能让我们专注于平台建设,专注于激活团队成员潜能,从而保证企业始终走在正确的路上。
企业经营过程中,大都会有各种不足,会经历各式各样的艰辛。是否每个经历坎坷的企业都会迎来转机?是否每个努力经营的企业都会持续盈利?显然答案是让人失望的。但是,看到沃尔玛从一家乡村杂货店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力量,20年后才开始成熟并创办连锁;3M草创期间艰难到第二任总裁在任的11年里根本没领过薪水,我们是不是该把自己遇到的难题付之一笑呢。只要能够坚定地创造梦想,激活潜能,只要能够持之以恒,走在正确的路上,我们必将为大家的伟大成就而自豪。